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主页
公示招生信息网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2018年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2018-11-15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2018年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目录
一、 学院概况 4
二、办学基础能力 4
(一)办学基本条件 4
(二)师资队伍建设 5
(三)信息化教学条件 6
三、人才培养 7
(一)专业建设 7
(二)课程建设 10
(三)信息化教学 11
(四)质量保证 12
(五)校企合作 13
四、学生发展 14
(一)素质教育 14
(二)校园文化 16
(三)学生成才 17
(四)就业与创业 18
五、科学研究 20
(一)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20
(二)科研育人才 20
六、服务社会 21
(一)培训鉴定 21
(二)教育扶贫 22
 
一、学院概况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是201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坚持“有教无类、重道乐业”的办学理念,学院现为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众创空间、四川省高校绿化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被四川省教工委、团省委、泸州市等相关部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支部”、“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川滇黔渝相邻区域中小微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好的毕业生。
      学院以“四个坚持”为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坚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促成优良校风”;坚持“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坚持“爱学生、双核共融(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双向统一(生源和服务面向统一)培养人才”。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办学基本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20.81万㎡;学院现有在校生4528人,教职工353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879.36万元,图书资料37.42万册,20G光纤进校园,主干网带宽达10240Mbps;校内实训室总面积41,263.15㎡,校内实践基地91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42个,引企入校2家,为保证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7至2018学年,学院总收入10890.20万元,其中事业费收入5161.9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99.10万元,其他收入273.80万元,专项经费(国家奖助学金)455.39万元,集团投入4300万元;学院总支出10890.20万元,其中工资性支出2159.02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877.01万元,商品服务支出1863.23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5572.03万元,项目建设经费133.37万元,调剂经费285.54万元。
      学院继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本年度共投入教学仪器设备资金共297.27万元,新增投入占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的10.3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6064元;新增图书资料1.2万册,生均达70册,达到了教育部的新增图书标准;本学年重点专业共投入资金133.37万元,新办专业投入资金155.27万元,原有实训条件不足的专业投入资金37.33万元,新建了实训室5个,新增了校外实训基地43个,保证了实训工作的开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1人,双师型教师74人。高职称教师51人,占比23.07%, 高学历教师50人,占比 22.62% 。
      学院以“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制定了《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教师到企业锻炼管理办法》等制度。学院采取“引带培、教产研、训赛证、考评聘、管保奖”十五字方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管理办法,着力构建优化专职、兼职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用补贴学费的方式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开展了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将外语、计算机纳入考试。外语、计算机校内培训参加人员众多,充分调动了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2017年职称评审,评聘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3人,通过职称评审,学院的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学院探索校内教师培养新模式,用校龄补贴的方式留住人才;薪酬向绩效倾斜,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制定了“教师量化考核晋级方案”、“辅导员量化考核晋级方案”,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在招聘新教师时侧重对高职称和高学历人才的选配,聘请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到学院兼职兼课,不断扩大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三)信息化教学条件
      我院目前拥有域名为
www.scshpc.com的官方网站。目前全院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全部接入校园网。截至目前,校园网除提供基本联网服务外,还提供网上招生、信息发布、OA办公、校内文件查询、教务管理、学工管理、数字图书、安全管理系统(监控),一卡通,智慧课堂,财务管理等系统。建设了网络课程,并为学院开展信息化教学(学会学平台、蓝墨云平台)提供服务。
      学院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信息化中心,制定了《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2017年—2020年),完善了机房建设,目前学院已经有办公、教务、教学资源库、学生、招生、顶岗实习、财务、后勤、图书等系统,正在部署打通信息孤岛,建立校本数据中心,有效的服务人才培养和师生校园生活。

三、人才培养
(一)专业建设
      按照学院发展的战略步骤,2018年为学院质量建设年,专业建设是保证质量的核心。为理清专业建设思路,2017年1月举行了全院教职员工参加的专业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全员动员、聚焦建设、培养人才形成全院共识。学院邀请校外专家到我院开展重点专业建设专题讲座,专家从专业建设目标、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建成情况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讲解和指导,对各专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我院专业的建设方向更加明确。
      2018年5月22日学院召开专业建设调研会,会议分析了各系专业建设的特点和做法:建筑系标准链建设思路有创新;护理系专业建设有行动;经管系专业建设“两积极、四沟通”有新意;信工系专业建设的“五条思路”有看点;学前教育系新专业筹办节奏合理,部署得当;机械系专业分类管理思路明晰;基础部服务专业认识清楚,表态到位;通过专业深度调研,摸清了全院的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
      2018年5月底,学院院务委员会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学院专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学院专业离散度较大,有同质发展倾向。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应根据院情和学情分别承担社会责任,公办院校以重点发展重装备、职业理论素养要求高、较稳定的对接二产业的专业为主;民办院校以重点发展轻装备、重技能培养、易转型的对接三产业的专业为主,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得到共识。
      2018年6月4日召开全院专业建设推进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具体要求:专业建设要有前瞻性、专业分类管理、专业建设资源共享、专业建设对标、要素齐全、保障到位、基础课程进一步为专业建设服务。学院形成以对接三产业的专业(护理、教育、服务、管理)为主体,逐步压缩对接二产业专业(建筑、机电)的专业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根据我院30%学生来自民族地区的现状,学院在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将创新创业、民族语言应用与沟通、小微型企业和服务业的管理与经营等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了目标,找准了方向,专业建设稳步推进。对接泸州、重庆、成都打造装备制造区域基地,办好机械、汽车类专业;对接泸州、成都、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办好信息类专业;对接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好建筑类专业;对接泸州相邻川滇黔渝区域大量中小微企业,办好经管类专业。目前,学院制造类专业6个,占27%。信息类专业3个,占14%。建筑类专业6个,占27%。文管类专业7个,占26%。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当调整、改造、停办、新办部分专业。2018年停办专业1个,通过充分论证和前置性审查,新办专业2个;利用民办院校机制体制灵活的优势,办企业和办专业同时并举,自办企业、校中厂、厂中校,多方位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专业对接产业、根植地方、服务区域经济。
       开展专业建设有成效,2018年,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校企合作方式,与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护理专业有中华护理学会和四川省护理学会共6人的教授团队,有参加2016年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生物医药行业大赛的获奖落地项目做支撑;有一批三甲医院和满足服务定位的区域医院作实践保障;有足够的教学实训条件;有准确的办学定位,有强烈的社会需求;有积极探索护理专业“三合”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实践与教学过程双相融合,毕业证与资格证双证融合,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双创融合”。2017年学院已于将护理专业纳入重点专业建设,培育专业亮点和特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重点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凝练了“项目+基地+现场”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以施工员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托,以施工员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开发项目,围绕项目开发课程,通过校内基地和校外现场培养,专业带头人在《职业教育研究》发表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基地+现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我校教师参加四川省创业讲师大赛课程设计作品竞赛获1个佳作奖、泸州创业讲师大赛课程设计作品竞赛获1个三等奖和1个佳作奖,合江县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
(二)课程建设
      课程是专业的核心内容,学院在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滚动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经学院审定2017年印制了第一批294门课程标准,完善了9个教学的配套文件;建设了4门院级精品资源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其应用比例逐步加大。
      2016年学院教师编写了《职场语言应用与沟通》、《计算机基础》,2017年编写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2018年编写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C语言程序与设计》等教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学院使用;教材有特色,针对性强,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专业服务的《职场英语》课程讲义,经学院审定后已投入使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了“SMT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各专业陆续编写了105门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说课、教师技能大赛和精彩一课竞赛;学院教师参加四川省创业讲师大赛课程设计作品竞赛获佳作奖;根据学院的实际,对第二批主讲教师的遴选和管理调整思路,实施主讲教师负责制。
      学院拓展课堂空间,打通一二三四课堂,在线开放课程145门,截至上学期止共有5202位学生在线学习选课,参与考试70618人/次,合格68021人/次,占96.38%;教师上传微课作品共38个;学院自建的4门在线开放课程资料不断更新。
(三)信息化教学
      学院高度重视和加强信息化教学工作,下发了《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关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办法》(三河职院院发【2017】130号)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确保信息化教学推进有力,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成员由各系、部和部门领导组成;先后邀请了成都航空职业学院教授,成都思博克信息技术公司技术人员等到校指导,针对信息化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组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构建教学活动等热点问题开展7次培训。同时引进了“学会学”和“蓝墨云班”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学院信息化教学督导小组加强信息化教学质量监督力度,为信息化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建立奖励机制,对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课程给予课时奖励,本学期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共47位,占上课教师的44.94% ,66门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占本期所有课程32.98%,上课次数580次,累计课时1160余学时。2017年学院请本校在教师信息化大赛获奖的教师和专业剖析和说课的优秀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演示共6次/人。信息化教学开展效果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学院将优秀的教学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等,让教师现场说法,促进整体教师能力的提升,并将相关内容纳入三期检查,形成常态机制。
      2018年学院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取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好成绩。
(四)质量保证
      学院组建了质量保证与科技处开展工作,成立了质量保证领导小组,启动了质量保证机制建设,制定了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运行实施方案,完善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组织体系;制定规划,完善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标准,形成标准链;健全规章,完善制度体系,形成制度链;讲求实效,形成诊改常态机制;建设平台,完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提高质量意识,打造质量文化;制定了131个规章制度,完成了第一批48个质量标准的拟制。明确了诊改内容、诊改主体、诊改报告具体内容等,诊改工作分别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师资层面、学生层面开展,诊改运行稳步推进。
      教学督导覆盖面100%,三期教育教学检查、第三方“麦可思”调查形成常态,学院、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质量意识有所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质量保证得到推进。教学督导检查听课953次,总体评价良好;在学院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对教学的认可度达89%,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达91.97%;2017-2018学年院级层面共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了15场讲座,教师争先恐后参加。学院开展有组织、有计划、高密度、广覆盖的师资培训的行为文化,用校外专家教授带学院教师,打造学院自身的良师,用良师提升学院办学水平,走出一条三河发展之路。
(五)校企合作
      学院认真开展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按省教厅要求进行了实习备案,实习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轨道,制定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相关文件并予实施。学院对接建筑大类专业,由集团收购了四川省合江县三江建筑工程公司作为集团企业和学院共建,组建了理事会,对学生进行了零距离培养;对接汽车类专业,集团将自有的少岷汽车维修厂和学院共建,组建了理事会,目前少岷汽车维修厂正在完善条件之中;学院已经和泸州盛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班协议,从2018年起正式招收学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四川威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实训室协议,开始运行,公司共投入器材设备共11.2万元;学院今年增校外实训基地43家,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由于校企合作的开展,麦可思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7届毕业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为93%。
      依托行业办学,通过校企资源共享,校企互设共建,不断成熟和完善产学结合的机制。学院围绕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拓宽改革思路,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合作开发教材。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专业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四、学生发展
(一)素质教育
      学院实行一二三四课堂联动,发展创新整合资源,打造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平台的总体思路,推行学生素质教育。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指导下,狠抓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全员抓素质教育,建立了多个部门参加的大学工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共有学生社团41个,共计30000余人次参加社团,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院长江大学生艺术团是院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大学生艺术团是我院唯一具有一定层次和特色的学生文工团体,是我院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和实践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与文化品质,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的主渠道。艺术团下设办公室、宣传部、团支部、声乐队、民族舞蹈队、现代舞蹈队、曲艺队七个部门。对外代表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演出;对内承担各大庆典、纪念、节日的演出活动,代表三河艺术形象。文工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把握时代感,弘扬校园主旋律,展示三河学子艺术风采。利用节假日组织了3000余人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学院坚持志愿者服务宗旨,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原则,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会员100余名,常年参与“护孤助残”、“义务献血”、“学雷锋”、“敬老爱老”等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爱、奉献、孝老、感恩等正能量主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院设立了体育代表队,参加校内比赛,以及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比赛的人数达到100余人次。学院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全年开设学生干部骨干培训班2次,培训学生干部500余人次,达到了提高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学术讲座10余场次,提高了学生干部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修养。推进团、学干部选拔培养体系化、科学化,优化团、学干部队伍结构,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影响力。举办了业余党校培训班,两次共计培训学生 700余人。通过全面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引导着每个学生自信、乐观、向上,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减少,违纪率0.73%。
(二)校园文化
      学院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凝练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确定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启动了校训、校歌等校园标识的征集活动。学院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启动了校风建设月专题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三河潮”学生素质大讲坛活动;“最美三河”人物、“感动三河人物”评选活动;“五优寝室”评比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学院文化建设的十大精品活动是:迎新晚会、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庆民族新年系列活动、元旦晚会、篝火晚会、雷锋月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表彰系列活动、十佳社团评选暨社团汇报演出等,努力实现活动组织多层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多元化、活动主体全员化。“长江万里图”大气磅礴,“博江长廊”风景独好,亭台楼阁依崖峭立,绿荫红楼大树参天。“大爱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融汇成“三河文化”。学院狠抓绿色校园建设,校园花木葱茂,背靠笔架山麓、雄踞长江河岸,青山常绿,大江东去,山水相助、风景天成;校园内励志名言警句随处可见,砥砺学生成才。
(三)学生成才
      2017年我院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获得省级三等奖7项。2018年4月我院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再创佳绩,获得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16项。
      我院学生黄兴睿的“3D打印与高集成度控制系统研发生产”参加2018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得“银奖”。
      2018年5月10日学院参加“职教改革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的四川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展出了感应超快速加热烙铁、人工智能跟随运输器、“V”型变形无人机、SH6号智能无人侦查车、XC4A—智能喷气式垂直起降无人机、无人机智能机械臂、X550四旋翼无人机、可控温保温杯、光立方灯塔、电动车线圈、加工工艺改编—玲珑心、三轴加工中心变四轴的工艺改进等,学生的创新成果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得到了省教育工委领导、省人社厅领导和泸州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对学院办学成果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科技发明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一批项目经理,一批技术能手,一批管理人才,优秀工作者,创业典型。获2017年四川省大学生创业典型称号的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黄兴睿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四)就业与创业
      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显示,我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人数1550人,就业率95.80%,创业率7.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省内就业为主。省内就业毕业生1436人,占就业总人数92.65%,省外就业毕业生114人,占就业总人数7.35%,2015级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平均满意度为98.35%。学院先后制定了《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三河博创众创空间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关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暂行规定》、《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科创街管理办法》、《SIYB培训后续支持服务方案》、《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方案。配套修改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分制等学院管理规章制度,截止目前,已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省级科技众创空间”称号,已成功孵化创业项目19个,正在孵化19个,培育创业公司6个(新注册公司2个),奖补到位资金32.9万元,毕业生顺利实现创业37人,年收益超过200万元,2017年毕业生创业率为5%。建设联动服务体系,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政、行、企、校联动,得到市县政府、科知、人社、就业创业、工商、税务、卫生等职能部门的倾力指导和大力支持,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形成政、行、企、校联动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学院建有科创一条街,2017年开始运行,引入创业项目4个,为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创业学习提供平台,提供学生实践岗位30余个。2015年12月29日,学院正式成立了“三河博创众创空间”,将创新基地1-5号楼、图书馆4、5楼共计24316.37㎡作为众创空间的场地,划拨50万元/年的众创空间建设活动费用,保证工作有序推进。在依法治校的指引下完善制度建设,为三河博创众创空间的规范运营奠定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匹配专项资金、搭建服务体系、形成整体构架。
      积极扶持推进学生创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制定《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学院每年划拨创新创业专项活动资金50万元,出台“对孵化企业给予免场地租金1年、永久免管理费服务费、免费保障办公设备设施、免费咨询及帮助办理相关手续”的优惠政策,为孵化项目提供开放办公位16个,小微企业孵化办公室6个,设立创客咖啡、书吧、创意交流区、会议室等,路演大厅可满足100人规模的活动开展。2017年新增孵化项目16个,发放创业补贴14万元,创业奖励1.53万元。2017年新华网创客大学开课512课时,培训1200人次,组织在校大学生SYB培训600人次,退役士兵SYB培训30人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创业培训16人次,与大桥聚龙潭基地、馨香园农场等基地合作,开展创业实践。学院成功孵化创业项目19个,正在孵化14个,培育创业公司4个,奖补到位资金32.9万元,毕业生顺利实现创业37人,年收益超过200万元,2017年毕业生创业率5%,创业带动就业上百人。

五、科学研究
(一)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学院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等制度,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2017年学院共获得省级科研立项15项,结题3项,市级科研立项9项,院级科研立项28项,科研结题21项;以三河学院名义发表论文87篇;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8人次;获专利1项;护理系吴显和教授的科研项目《荟生源功能性食品(止吐)研究》在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泸州分赛区“酒城科创杯”荣获三等奖,经过市赛、省赛层层选拔,顺利晋级国赛,教师的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二)科研育人才
      科研育人提上了学院工作日程,2018年学院在学生中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申报,邀请教授给学生作“科研促成才”的专题讲座,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院级科研项目立项18项并得到学院资助。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创新创意科技大赛,学生踊跃参加,共收到参赛作品32项,其中微创新无人机、直流恒温快速电烙铁等成果得到评委专家的一致首肯;汽车类专业实车创意大赛,学生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
      2017年,学院组织开展首届创新创意科技大赛,师生参与度高,成果丰富,共产生科技发明、技术改造等作品20余项,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班杨应春同学的“感应超快加热电烙铁”作品,拟申请专利。我校2016级学生刘士源“泸州引磁未来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区无人机植保”项目获得冠军,获奖4万元。

六、服务社会
(一)培训鉴定
      2016年,我院由泸州市人社局、财政局批准为“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7年9月2日被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省级高技能培训基地”;学院实施"双证书"教学运行机制,对具有行业准入要求的专业进行教学计划调整,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提升和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上,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相互融通。引导和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培训考核,我院2017届毕业生共1275人,获证率达89.09%。2018届毕业生共1710人,获证率89.77%,其中培训鉴定高级工合格337人,中级工合格666人;2017-2018学年完成三期扶贫专班培训195人;完成退役士兵培训52人;完成各类短期技能培训253人;组织电焊工培训75人;组织普通话培训927人,学院为川滇黔相邻区域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培养下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教育扶贫
      学院在合江县政府的指导下开展了三期扶贫专班培训,2017年5月—11月,学院承担了合江县“扶贫专班”的培训,让这些贫困户走进了课堂,由此涉及的《数控车工》、《电子电工》、《电子装配等课程》,全部培训合格,并分别颁发《培训合格证》和相关职业资格证,学员上岗率达到100%,所有培训项目,由学院为每一位学员成功安置就业,获得各级领导一致好评。比如,合江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克英,就业在泸州众大液压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数控车工,月收入4000多元,真正实现了技术脱贫,从而助力了扶贫攻坚,学院为合江县摘掉省级贫困县帽子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强,所设置的专业能较好地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人才培养满足对方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初显成效,服务社会有特色。今后将继续加大投入,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8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荔城大道500号 邮编:646200
联系电话:0830-5261151、5255263、5255327 传真:0830-8889199 QQ:800099668